一座桥和它的三个工作室

信息来源 :  贵州公路集团 作者 : 王代勇 易兴华 刘介宏 张崇政 发布时间 :  1180次阅读

“BIM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室”“焊接工作室”“钢结构工作室”——三个不同类型的工作室,为同一个项目服务,这是贵州公路集团纳晴15标牂牁江大桥开展“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年”的一项重要举措。日前,这三个工作室在惠水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它们将为大桥建设提供全流程“私人订制”方案,成为项目锤炼匠心、引领创新的“加速器”。

纳晴15标牂牁江大桥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为主跨1080m的双塔单跨简支钢桁梁悬索桥,大桥全长1849米,设计时速100公里,是纳晴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纳晴15标项目部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关键技术创新,组合应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全力打造品质工程。

这三个工作室到底在大桥建设中会发挥哪些作用?纳晴15标项目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功能和定位。


钢结构工作室

2.png

统筹开展钢桁梁悬索桥制造与安装技术研究,最终形成钢桁梁制造关键技术,让钢桁梁杆件制造、节段拼装整体尺寸和栓孔精度均能满足安装设计要求,从源头上解决钢梁制造与安装精度。


BIM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室

3.png

针对钢梁制造、安装施工关键点创建BIM模型,进行3D实体建模设计、虚拟预拼装技术应用、焊缝质量控制模拟、母板分类制孔控制模拟,实现对关键施工点制造精度的有效论证和关键施工可视化方案论证,精准找到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修正,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创新BIM技术应用提升技术水平,确保生产质量。

焊接工艺工作室

4.png

按照钢梁制造方案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同时根据现场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结合焊接机器人应用技术制定保证焊接质量的技术措施。着重研究U肋双面焊接技术、单面焊坡口部分熔透角焊缝焊接技术以及对焊接工艺和裂纹控制措施研究,保证钢梁制造焊接品质品控,实现焊接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

从“建造”到“智造”,依托纳晴15标牂牁江大桥钢桁梁生产、加工、安装等工作,通过BIM技术创新应用,实现生产制造+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为钢梁制造赋能,切实解决牂牁江大桥钢桁梁“制造+安装一体化”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指导大桥钢桁梁制造与安装工作高质量、高工效、高精度完成,为优质高效推动牂牁江大桥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接下来,三个工作室将在一次次试验、论证、运用中提升牂牁江大桥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加速这一大型桥梁“落地成型”,并带动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技术过硬的科研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贵州交通建设事业发展。

建设中的牂牁江大桥